您的位置:首页 >市场行情 >

专家解读越王墓丝缕玉衣等玉材从何而来

2020-11-23 10:41:27 来源:

赵眜丝缕玉衣入殓复原全貌图,通过反光玻璃清晰可见丝缕玉衣下的垫玉璧。赵眜丝缕玉衣入殓复原全貌图,通过反光玻璃清晰可见丝缕玉衣下的垫玉璧。 谷纹夔龙纹玉璧谷纹夔龙纹玉璧

在发掘现场,赵眜“足箱”内出土139块陶璧,分成四摞层叠放置,下面垫有2块玉璧。

  解密博物馆系列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发掘至今整整35年,针对南越王墓的玉材来源之谜、玉材加工工艺之谜、随葬玉璧功用之谜,记者独家采访国际知名玉学者、中国科学院王春云博士,聊聊他在南越王墓玉器研究方面的观点。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丹彤

  出土玉器:就地取材or来料加工?

  一般来说,西汉及之前的夏商周,因道路不通,从产玉之地长途贩运玉材进行加工很难想象。1991年,北京学者闻广研究认为,南越王墓玉器属于就地取材,很可能来自粤北曲江玉山。2012年,中山大学丘志力教授领导的团队研究认为,南越王墓玉料具有多来源的特征,但不能确认产地。也有专家从器型和石质分析,认为应有一批玉料从岭南之外所获,可能是南越国从其他地方运进玉料,再在南越宫室内加工。

  玉从何来?来自新疆昆仑山的和田玉

  探矿实践证明,广东并不出产软玉。南越王墓的优质玉材究竟从何而来?王春云认为,赵眛墓玉器具有典型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糖玉+碧玉组合,这些为新疆和田玉所特有,中国任何其他地方的玉矿都不具备;赵眛墓所有软玉样品,全是透闪石岩,具有镁质大理岩的交代变质成因,与新疆和田玉成因相同。不仅如此,赵眛墓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糖玉+碧玉组合,与中国其他地方战国乃至汉代墓葬出土玉器的文化源流和材质组合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前214年任嚣与赵佗将军率领数万军马,从长安长途跋涉5000公里,兵锋直指百越,最终平定岭南地区,建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秦朝在广西开凿灵渠运输军马、粮草、武装设备等军需物资,玉石贩运自然也不成问题。

  王春云认为,南越王墓玉料为来自新疆昆仑山的和田玉,即使玉衣片中混杂的云母石英岩用料(假玉),也很可能是与和田玉一起夹杂运来的东陵石,这种石头在新疆当地有“卡瓦石”的别称。

  如何加工?可能是成套引进中原地区成熟工艺

  王春云告诉记者,南越王墓出土的玉材被考古学专家认同为“汉玉大观”。不过,他并不认同“南越王墓玉器取材于曲江玉山”的观点。

  南越王墓玉器的玉材加工工艺究竟是否南越人自创?王春云认为,在岭南地区,将南越王墓玉器工艺与西汉之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的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玉器相比较,会发现南越王墓玉器工艺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与之后汉晋时期出土的玉器相比,也是鹤立鸡群。因此,比前后时代明显高出许多的南越王墓玉器制作工艺不可能是自我演化而来,而是成套引进中原地区的先进成熟工艺。

  王春云说:“一个成熟的玉文化与工艺需要一个世纪以上的技艺积累和演化才能成型,南越玉文化不具备这样的发展时间。而且,一个成熟的玉文化与工艺必然有传承,而南越玉文化既不承前,也不明显地启后;同时,玉玺、玉璧、玉杯、玉璜、玉卮等器型与工艺与战国乃至汉代同时期中国其他地方的玉文化如出一辙,仅在具体工艺细节上有出入,这些差别可从玉雕艺人个人特点的发挥来解释。”

  工匠何来?或聘用了秦帝国宫廷造办处技师

  那么,这些杰出的工匠和技艺是如何来到当时地缘偏僻的岭南地区的呢?

  “秦朝一统天下后突然崩塌,秦帝国宫廷造办处的技师自此失业。”根据《史记·南越列传》记载:“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在任嚣与赵佗领命攻占岭南的7年之后发生,当时的任嚣已亡故。

  王春云据此推测,也许是赵佗聘用了秦帝国宫廷造办处的下岗技师,也许还购买了秦帝国的宫廷剩余玉料,才有了南越国的宫廷玉作和宫廷玉器。“可以推论,赵佗时期的南越玉器最为辉煌,但这仍有待后续发掘去证明,我们今天见到的只是赵佗孙子——南越文王赵眜的宫廷玉器,相信这是赵佗时期延聘的第一批工艺美术大师的后代传承的技艺,其所展示的辉煌气势已经十分震撼了。”王春云说。

  人物档案

  王春云:1966年4月生,湖南邵东人,1985年获中山大学地质学学士学位,1988年、1995年分获中国科学院矿物学硕士、博士学位。国际知名玉学者,和氏璧之谜破译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丝缕玉衣”:

  随葬玉璧功用之谜

  在南越王墓中,赵眜共有71块各色精美、制作繁复的玉璧随葬。其中,最大的是主棺室出土的青白玉兽纹璧(D49),直径33。4厘米,内径9厘米,厚0。7~1。1厘米。此璧出土时置于墓主棺椁头箱位置,堪称璧王;玉璧两面纹饰相同,可分3个纹饰区,内外两区为兽面纹,中间一区为棱格涡纹。外区兽首双眼圆突,两角较长,延伸弯曲与双臂交缠成“X”形纹。内区等分为3个兽面纹,当中以两个“S”形相交如箭刀形的图案隔开。另外几件大玉璧,部分表面还未经打磨抛光,只有粗粗的刻划图纹,显然是没有完成全套工序就被匆忙随葬了。

  放置玉璧导引死者灵魂飞升?

  一直以来的说法是,玉璧是礼仪用玉,为“六瑞”(璧、璜、琮、琥、圭、璋)之首,可作为祭天的礼器、装饰和殓尸的葬玉。玉璧被活人用来祭天,以为礼器之用,给死人随葬,以为升天之用。那么为什么要有71块之多呢?

  唐代经学家贾公彦疏云:“玄谓以殓尸者,于大殓焉加之也者。以其六玉,所与王为饰,明在衣裳之外,故知在大殓后也……璧礼天,琮礼地。今此璧在背在下,琮在腹在上。不类者,以背为阳,腹为阴,随尸腹背而置之,故上琮下璧也。云疏璧琮者,通于天地者。天地为阴阳之主,人之腹背象之,故云疏之通天地也。”这说明,古代是用璧殓尸的,璧通常放置在背下而琮放置在腹上,这是取阴阳法则,“疏璧琮”之疏大约就是疏通天地的意思,是为了 “求生”,达到永恒存在、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的目的。

  因此,玉璧并非单纯收殓尸体只用,还有“导引死者灵魂通天达到飞升”之意,不仅南越王墓,许多其他汉墓棺顶基本都会放置玉璧。

  玉璧陶璧是给先人准备的“煎饼”?

  不过,对于玉璧用于殓尸、导引灵魂升天的说法,王春云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玉璧既不是敛尸用,不是祭天用,不是导引飞升用,不是炫耀财富用,也不是语焉不详的对于死者的美好祝愿用。他认为,“玉璧是生人给鬼神特别准备的煎饼、馍馍、肉饼、月饼或糍粑等食物,等同于今天为出门远走他乡的亲人准备的一叠馕饼或肉馍食物。”

  他认为,南越王墓中有刻画精美的玉璧,有刻画不够精美的玉璧,还有几件大玉璧的部分表面未经打磨抛光而只有粗粗的刻划图纹,这些都是给死者灵魂准备的“煎饼”。

  赵眛墓中死者玉衣里有盖身的成组“煎饼”,玉衣外面也有盖衣的成组“煎饼”,玉衣侧面也有垫身的成组“煎饼”,椁外还盖着成组“煎饼”,头部、足部也都有“煎饼”。此外,头部位置还摆了几个攒满了“煎饼”的头箱,足部也摆了好几个攒满了“煎饼”的“足箱”。

  值得一提的是,赵眛足部还有四箱满满的陶璧,共计139件,原叠置4堆,出土时已经倾倒。这堆陶璧的下面用了两块较大的玉璧来垫承。王春云认为,这些陶烧的璧与玉制的璧一样,也是留给死去的灵魂享用的。

  当然,不管是“飞升说”,还是“煎饼说”,都只是对古人在不发达年代的一种迷信思想的解读。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专家解读越王墓丝缕玉衣等玉材从何而来

专家解读越王墓丝缕玉衣等玉材从何而来

赵眜丝缕玉衣入殓复原全貌图,通过反光玻璃清晰可见丝缕玉衣下的垫玉璧。 谷纹夔龙纹玉璧 在发掘现场,赵眜足箱内出土139块陶璧,分成四摞层

2020-11-23 10:41
涓や欢鐗规畩绾归グ鐨勯┈瀹剁獞鏂囧寲褰╅櫠瑙f瀽

涓や欢鐗规畩绾归グ鐨勯┈瀹剁獞鏂囧寲褰╅櫠瑙f瀽

鍥? 鍥?  銆€銆€浜屻€侀┈鍘傜被鍨嬮緳绾瑰崟鑰冲6鍜岀浜烘挱绉嶇汗闄跺6

2020-11-23 09:11
美国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元代玉器欣赏

美国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元代玉器欣赏

  来源:收藏快报 文:钟伟图1元代张骞浮槎玉洗 图2 元代飞鱼龙纹玉佩  以往不被人重视的元代玉器,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及其知识不断被

2020-11-23 08:28
猎狗困死在树洞20年后变木乃伊成了艺术品

猎狗困死在树洞20年后变木乃伊成了艺术品

  原标题:猎狗困死在空心树洞 20年后变木乃伊成了艺术品  1980年,美国的一位伐木工人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只藏在空心树洞里的狗,这只狗已

2020-11-23 07:43
浠庣偧閲戞湳涓辈鍙栫殑鑹烘湳鐏垫劅

浠庣偧閲戞湳涓辈鍙栫殑鑹烘湳鐏垫劅

  銆€銆€鏉ユ簮锛歛rtspy鑹烘湳鐪?nbsp;  銆€銆€  銆€銆€  銆€銆€鍏厓5鑷?涓栫邯鐨

2020-11-23 06:58
鍞愪汉濡備綍濂借壊鍏充簬鍞愪唬宸ヨ壓缇庢湳涓殑缁氫附鑹插僵

鍞愪汉濡備綍濂借壊鍏充簬鍞愪唬宸ヨ壓缇庢湳涓殑缁氫附鑹插僵

  銆€銆€鏂囷細灏氬垰  銆€銆€缁炶儙  銆€銆€閲戦嚘  銆€銆€涓夊僵鍙岄緳鏌勭摱  銆&e

2020-11-23 06:13